諾頓"誤殺"案,曝光出某美國操作系統廠商,在中國用戶計算機中預留后門程序;俄羅斯IT專家對某美國生產的筆記本研究發現,該電腦的CPU上有一個不知名端口,其用途非?梢;歐洲科學家試驗發現,在三層樓上操作電腦,一樓黑客利用電磁截獲工具可以還原電腦屏幕上的所有信息……越來越多的類似案例正在說明,信息時代,數據安全已經成為國家、社會和企業發展的核心話題。而在中國政府采購多年來以洋品牌為主導的現實環境下,信息安全問題更應被提上日程。
要構建中國信息安全的防護屏障、并提升整個國家和社會的信息安全意識,需要政府采購制度的大力推動和倡導。然而,現實情況是今天的政府采購還沒有出臺有關政策,對于信息安全類產品提出明確的需求與規范。此外,中國自主安全技術開發是否已經初步具備了為國家信息安全保駕護航的能力,同樣是政府應否出臺信息安全相關采購政策的根本與前提。
中國對于信息安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由來已久,2008年更成立了"中國可信計算工作組",整合國家與國內領先IT企業的技術研發實力,進行信息安全技術與解決方案開發。近年來,聯想、同方等"中國可信計算工作組"核心成員陸續推出多種基于軟硬件的信息安全解決方案,中國信息安全技術實力無論是核心技術、還是結合實際需求的解決方案開發,都迅速逼近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記者在采訪同方電腦創新發展中心總經理鄒勇時,他表示同方電腦針對政府部門的實際安全需求,已推出了諸多可信安全解決方案。比如,面向單機應用提供的TST2.0安全平臺,解決移動存儲安全的"高速流加密芯片"以及基于此芯片的各類可信安全解決方案,乃至致力于解決電磁泄密這一全球最新課題的低泄涉一體機等解決方案和產品,正逐步服務于科研、軍工等政府機構,并獲得了用戶的廣泛青睞。
業界專家曾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信息技術就好像一把雙刃劍,在給用戶代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誤傷到自己。對于國家IT應用而言,這把''劍''在加速國家信息化建設,為中國發展提速的同時,也帶來了眾多信息安全隱患。而可信安全產品及解決方案,正是給這把"劍"制作了一套可信的"劍鞘",讓政府、企業在應用信息技術這把"寶劍"時游刃有余,全無后顧之憂。
誠然,中國暫時還沒有完全具備掌握IT硬件、軟件和網絡等核心技術的實力,但在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安全技術與解決方案層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而隨著國家對于信息安全重視程度的日趨提高,政府圍繞信息安全產品、解決方案采購要求相關政策法規的陸續出臺,以及企業信息安全產品、解決方案的持續升級與完善,中國的信息安全也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為國家建設與發展保駕護航。 |